搜索

《小草集》:700多天,这个年轻的团队啃下了硬骨头

徐工装载机械2021-10-22

700多天,这个年轻的团队啃下了硬骨头

——记徐工纯电动装载机电控攻关团队

在陕西铜川某大型煤矿,黑黄相间中,一抹亮丽蓝异常耀眼,铲装、运输、卸料、回转,一气呵成、干净利落!这是徐工新一代XC958-EV纯电动装载机正在助力传统型矿山,向绿色矿山、智慧矿山转型升级。

而在两年前,纯电动装载机还只是研发人员脑海中的一个模糊概念。

第一次“触电”

2020年,在全面推进污染防治、绿色减排的时代背景下,徐工装载机瞄准了具有潜力的发展领域,开始了进军新能源市场的步伐。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接到任务后,电控研究所所长董雯雯迅速抽调6名核心成员组成“纯电动装载机电控攻关团队”,面对600V的高压、从未接触过的“三电”系统,这支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技术团队没有被吓倒,反而更激发了他们探索新领域,突破新技术的欲望。

购买书籍、查阅资料、市场调研、技术交流,甚至跑到停车场研究纯电动汽车和充电桩……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终于对“三电”控制系统有了深入的了解,也逐渐摸清了门路。

就在大家对首次开发的电控系统满怀期待的时候,现实给这支年轻的团队狠狠上了一课。原理样机的控制策略经过2个月的反复调整,仍未达到标准;电控元件出现诸多故障,却无法判断根源所在。

“我们自己研究控制策略,自己编写控制系统软件!”讨论会上,董雯雯这一大胆的想法,惊住了所有人。“必须拿下这个任务,我们等不起,也不能等。”看着目光坚定的团队带头人,6位同事心中燃起了一团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烈火…….

与难题较劲

经过近3个月的埋头苦干,团队自主编写的控制策略和系统软件通过了理论验证。来不及庆贺,团队立刻转战生产系统。

为了保障电动装载机的顺利下线,团队成员江云鹤、耿睿、杨新光白天钉在生产线上,紧紧盯着每一道工序,及时解决加工过程中的每一个问题。晚上,围坐在一起,与大家共同分析数据、讨论方案、优化程序。

在万分期待中,徐工第一台纯电动装载机终于迎来了下线,随即进入了紧锣密鼓地实验阶段。11月的试验场,寒风凌冽,让人直哆嗦。为了让电控系统和产品行走、铲装、举升作业更匹配,邱楚然、张宁、耿睿在户外试验场一待就是几个小时,为了不让问题过夜,他们带灯做试验,与各种难题较劲。

在团队共同努力下,最终完成了整车电控软件的调试验证,先后申报技术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1项,为纯电动装载机顺利投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对徐工装载机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很多人觉得我们年轻,很难挑起这副担子。我们用行动证明了,正是因为年轻,我们敢于挑战,不怕困难,坚决啃下这块硬骨头。”团队负责人董雯雯说。

缺氧不缺精神

2021年3月,徐工XC958-EV纯电动装载机成功进驻川藏铁路建设项目,凭借环保经济,动力性能及能耗经济性优于同行10%,在4800米的雪域高原上大放异彩。但高原、高寒、高强度作业,也给电动装载机续航能力、动力输出、散热系统带来了极大的考验。

为了抓住首次高原施工的机会,团队成员张宁、颜伟克服高原稀薄的空气、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以及经常性的雨雪天气,第一时间进驻项目部,为产品的高效施工提供技术保障的同时,详细收集第一手施工资料。高原反应让他们头晕目眩,有时刚爬上产品,就已经气喘吁吁,必须深吸两口氧气才能继续工作,往往一组数据要爬上爬下收集三四次。就这样,在半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电动装载机高原施工的详实数据,为提升产品适应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如今,徐工XC958-EV纯电动装载机成功批量进驻大型港口、大型钢厂和大型煤矿企业,客户一次又一次的信任和选择,正是徐工纯电动装载机聚焦市场和用户,不断优化提升产品性能的有力证明。

掩卷有感

梅花香自苦寒来。历经700多个日日夜夜,这支年轻的研发团队将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得到了市场和用户的充分肯定。当前,研发团队正深入市场调研走访,持续进行着优化产品动力输出、降低能源消耗的探索和研究,在攀登技术高峰的道路上奋勇前行。(本文来自徐工装载机械)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自作者投稿或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及配图如有侵权或对文章观点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如转载本网站文章,务必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535-6792765

徐工主营业务

徐工装载机推荐新闻

查看更多

徐工推荐代理商

查看更多

徐工装载机推荐产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