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工挖孔桩/旋挖桩/管桩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三)

桩工世界2022-07-18

第三节 管桩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通病现象

桩急剧下沉

原因分析

1、 遇软土层,土洞;

2、 接头破裂,或桩尖劈裂;

3、 桩身弯曲或有严重的横向裂缝;

4、 落锤过高,接桩不垂直。

防治措施

1、 将桩拔起检查改正重打;

2、 靠近原桩位补桩处理。

通病现象

桩不易沉入或达不到设计标高

原因分析

1、 遇到埋设物,坚硬土夹层;

2、 打桩间隙时间过长,摩阻力增大。

防治措施

1、 遇障碍或碎石层,用钻孔机钻透后再打入;

2、 根据地质资料正确定桩位。

通病现象

桩身跳动、桩锤回弹

原因分析

1、 桩尖遇树根或坚硬土层;

2、 桩身过曲,压桩时间过长。

防治措施

1、 检查原因,穿过或避开障碍物;

2、 如入土不深应拔起避开或换桩重打。

通病现象

桩顶击碎、桩身折断

原因分析

1、 施工中遇到坚硬砂土夹层;

2、 砼强度不足;

3、 桩身不直或桩顶不平:桩帽顶板变形,锤击 能力偏心,锤击次数过多,砼疲劳破损;

4、 遇到大块石,旧基础等。

防治措施

1、 不能强穿硬砂夹层时可采用先钻孔后植桩的办法;

2、 选用与锤重相适应的桩帽及弹性垫,必要时桩顶加钢板箍;

3、 对有疑问的桩位应事先针探。

通病现象

桩头打坏

原因分析

1、 桩头强度低,桩顶凹凸不平;

2、 保护层过厚;

3、 锤与桩不垂直;

4、 落锤过高、锤击过久;

5、 遇坚硬土层或夹层。按产生原因分别纠正。

防治措施

1、不能强穿硬砂夹层时可采用先钻孔后植桩的办法;

2、调整垂直度 ;

3、选用与锤重相适应的桩帽及弹性垫,必要时桩顶加钢板箍

通病现象

桩身扭转或位移

原因分析

1、 桩尖不对称;

2、 桩身不垂直。

防治措施

1、 可用棍撬、慢锤低击纠正;

2、 偏差不大,可不处理。

通病现象

桩身倾斜或位移

原因分析

1、 一侧遇石块等障碍物,土层有陡的倾斜角;

2、 桩帽与桩身不在同一直线上。

防治措施

1、 偏差过大,应拔出移位再打;

2、 入土不深(<1m)偏差不大时,可利用木架顶下,再慢锤打入;

3、 障碍物不深,可挖出回填土后再打。桩身破裂 突遇坚硬岩层,锤身落距过高。

通病现象

调整锤身落距。桩涌起

原因分析

1、 桩位布置过密;

2、 遇流砂或较软土

防治措施

1、 将浮起量大的重新打入,静载荷试验,不合要求的进行复打或 重打;

2、 必要时可能还需引孔处理。

发生上述质量通病后,需会同施工、监理、甲方分析原因;必要时,会同地勘、设计、权威专家进行实地分析,妥善拿出解决方案,特别涉及就近“补 桩”,需设计出具依据,切勿擅自处理。(本文来自桩工世界)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自作者投稿或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及配图如有侵权或对文章观点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如转载本网站文章,务必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535-6792766

推荐品牌

桩工机械推荐新闻

查看更多

桩工机械推荐产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