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科技型企业家”攻克内燃机世界级难题

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2023-01-19 21:58:17

1月17日,《科学中国人》杂志发布了“影响力科学家”30人、“科技新锐”20人的名单。谭旭光获评“影响力科学家”,这也是内燃机领域唯一获得该荣誉的个人。

《科学中国人》杂志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高层次科普杂志,在我国高级知识分子(特别是两院院士)群体中有着良好的声誉和重要的影响。

为何《科学中国人》将目光投向了谭旭光?

在许多人眼中,谭旭光是一名敢闯敢干的国企改革先锋,其实,他更是一名“科技型企业家”。长期从事柴油机及动力系统技术创新和工程管理工作,带领潍柴攻克了一系列是世界级难题,让我国内燃机行业从此不再仰外国品牌鼻息。

利刃出鞘:让中国的高端大功率发动机赶超欧美

高端大功率发动机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短板。上个世纪80年代,国家决定引进奥地利斯太尔重型汽车技术,潍柴承担了其中的发动机项目。年轻的谭旭光参与了这一国家级重大项目,主持研发了当时国内功率最大的WD615.46商用车柴油机,为我国商用车动力向大功率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成果让他获得了人生的第一个科技奖励——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但谭旭光不满足于只吃技术引进的饭。

2002年起,他主持开发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WP10/12蓝擎系列重型高速柴油机。当时,柴油机燃油系统正由机械式向电控式转型,多种技术路线并存,国内外普遍采用单体泵或泵喷嘴技术。谭旭光基于燃油系统的长期研究和深刻理解,科学判断当时尚不成熟的高压共轨在智能控制、低速性能等方面更具长远优势,提出采用该技术研发新一代柴油机。

今天看来,谭旭光的判断极具前瞻性,该路线已成为当今全球商用车柴油机行业的主流技术路线,潍柴也引领中国柴油机企业避免了欧美企业走过的弯路,实现了技术的大赶超。

纵横捭阖:全球首创动力总成商业模式

在成功开发蓝擎的基础上,谭旭光将目光瞄向了动力系统。

动力系统是重型商用车的核心,由柴油机、变速器和驱动桥组成,其关键技术指标同步提升是国际性难题。他创造性提出了动力系统一体化方案,并带领团队攻克了动力系统关键核心技术。2005年谭旭光主导整合法士特变速器和汉德车桥,建成了全球首个独立的重型商用车动力系统研发制造基地,比美国康明斯和伊顿公司的动力系统合资公司早12年。2019年1月8日,谭旭光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项目彻底扭转了我国缺少重型动力总成核心技术的困局,支撑自主品牌重型商用车独占国内市场99%的份额并批量出口,形成了我国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在全球的竞争优势。

如今,在我国商用车行业,自主品牌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抵挡了外资品牌大举“入侵”。

从这一点来看,谭旭光的科技贡献举足轻重。

攀登巅峰:三破内燃机热效率全球纪录

谭旭光经常说“我血液里流淌的是柴油”。外界也都评价谭旭光是产品“疯子”、科技“疯子”。

因为“疯”,所以“义无反顾”,不达目的不罢休;因为“疯”,所以事事争第一。

这也是谭旭光的科技逻辑。

热效率提升是全球柴油机行业的共同追求,更是一个国家柴油机技术综合实力的标志。环顾全球,只有在实验室且附带余热回收装置的情况下达到50%。行业普遍认为,要做出可商业化、本体热效率50%以上的柴油机,简直做梦。

2015年,谭旭光宣布了自己的“疯狂”决定——启动50%热效率柴油机项目。这时,除了谭旭光,几乎没人相信会成功。大家更愿意相信“规律”:发动机热效率和减排效果就像跷跷板,减排效果越好,热效率越低。

50%意味着什么?在发动机上,摩擦、散热、燃烧等几乎所有系统进行重新调整优化,以及不计其数的反复设计、可行性分析和仿真实验……不断尝试,反复调整又需要巨额科研资金的支撑。

五年间,没有节假日,只有“白+黑”,潍柴千余科研人员参与研发,项目总投入达到惊人的40多亿元。

但最令行业惊叹的是,50%,不是谭旭光的终极目标。他带领团队不断打破自己创下的世界纪录,实现了惊人的“三级跳”——

2020年9月,发布全球首款热效率50.23%柴油机;

2022年1月,柴油机本体热效率提升到51.09%;

同年11月,发布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2.28%商业化柴油机以及54.16%天然气发动机商业化产品。

“没有一种心无旁骛的专注和‘钉钉子’精神,这个项目根本不可能成功。”谭旭光说。

当一名掌控了重卡、工程机械、农业装备等多条关系国民经济生产的黄金产业链,且掌舵着五千亿级跨国集团的国有企业家,有了“科技梦”,他的“实业家+科学家”双身份,将迸发出多大的创造力?多大的生产力?多大的经济增长力?

笔者想,答案是无比肯定、无比可期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自作者投稿或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及配图如有侵权或对文章观点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如转载本网站文章,务必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535-6792766

推荐品牌

推荐新闻

查看更多

推荐产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