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可绕行地球赤道10圈 道路养护工张连祥36年检修里程超40万公里

安青传媒2021-11-19

一个长期与砂子、石子、混凝土、沥青打交道的公路人,工作枯燥而无味,他却把这些枯燥的内容当成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战场”。每天沿着公路南来北往、东进西征,只是为了守护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在他的心里确保公路安全畅通至高无上。

日前,中国海员建设工会全国委员会开展了“全国交通建设工匠”学习宣传活动,在全国评选出80名“全国交通建设工匠”,安徽省仅有3名同志获此殊荣。其中,蚌埠市交通一线职工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怀远分中心小修专业队队长张连祥被评为“全国交通建设工匠”。

检修公路里程超过40万公里

张连祥从事道路养护工作36年,始终在一线带领队员圆满完成所辖路段的养护及应急抢险工作,他熟练掌握各类养护技能,是大家公认的修补损毁公路的好把式。怀远县250公里长的管养道路,周而复始的36年里,他检修里程超过40万公里,足以绕行地球赤道10圈。

没有舒适的工作环境,也没有优厚的待遇,历经一年四季风餐露宿、日晒雨淋的考验,张连祥坚持给队员们做榜样、当镜子。他带着10余名队员风雨兼程,顶着烈日、冒着严寒,肩负着全县境内国省道和重要县道的公路检修工作和应急抢险任务,同风雨抢时间、与车轮比速度,成为保证公路安全畅通的“守护神”。

图为张连祥(车上中间人)在进行路面保障维护工作。市公路管理服务中心供图

正午时分,太阳毒辣,正是沥青施工的最佳时间。一年夏天,一次修补路面坑槽作业中,一股滚热的沥青飞溅到了张连祥的脸上,整个脸颊立刻红肿起来,队员们见状要带他立即就医,张连祥却不肯,固执地找点汽油和盐水简单地清洗,转身继续施工,就这样一直坚持到施工完毕。队员们看着他的眼睛越来越肿,硬把他架上车,拉到县医院就医。到医院才发现他的眼睛里也溅入了沥青,紧急转送到市区的医院,手术做了两个小时。可仅仅过了两天后,戴着墨镜的张连祥又出现在了工地上。

寒冬酷暑里不变的坚守

为了公路通畅,张连祥每天总是第一个出现在公路上,最晚一个离开工地。有时碰到破损点多而分散且施工间距远的路段,他干脆把工棚搭建在作业点上,联系机械、调配人员、安排进度一肩挑。施工间隙,队员可以休息,他却要在施工段面上奔波检查施工质量,思考下一步的施工任务安排。遇到不能施工的天气,队员们可以抽空回家瞅一眼,而张连祥却总是主动留下来看守工地。无论环境再恶劣,他都能像钉子一样扎在那儿,直到完成施工。

2018年元旦刚过,一场大雪如约而至,在5个昼夜的抗冰除雪应急保通中,张连祥带领小修队承担涡河一桥和涡河二桥重点路段的除雪任务。由于他患有腰间盘突出,遇到寒气身上就疼痛刺骨。一个夜班下来,即使戴着手套,手掌也磨出了血泡,鞋子湿透了,脚冻得几乎失去知觉,头发也结了冰,同事让他到车里歇歇,他摇摇头。在张连祥的鼓舞和带领下,平均年龄近50岁的小修队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硬是咬着牙坚持,平均每晚人工撒布融雪剂5吨,确保了涡河一桥和涡河二桥的安全畅通。

创新技术已申报国家专利

为了提高队员们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他把自己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本地的公路养护、维修经验,特别是具体的施工办法和窍门,手把手地传教给每个队员,让他们在抢险整修中,能得心应手地完成任务,使小修队成为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团队。

以前,小修养护使用的传统炒拌设备拌和质量较差、作业效率低下,而且人必须站在高温加热的钢板上炒拌混和料,存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张连祥带领创新团队认真钻研,反复试验,研制出全新的小型沥青拌和机,一个人即可通过电气设备操作,彻底解决安全隐患,并向国家专利局成功申报实用新型专利。目前该产品已经与厂家合作批量生产,市场前景良好。

而今,他带领“张连祥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创新平台优势,获得3个创新品牌、2项发明专利、15项创新成果与数十枚奖牌证书。张连祥本人也获得“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岗位技术能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国好人”等荣誉。

张连祥的心里装着公路、脑海里想着公路、思维定格在公路,他把自己的青春和才智默默地奉献给了公路事业。大学毕业的儿子听从父亲的建议,也加入到了公路人的队伍,开始从事起这个家庭最熟悉的工作。“多干些活,少说些话。”这是张连祥最常挂在嘴边的话,也是跟儿子重复最多的话。如今,工匠精神在这个家庭继续传承,养路工对事业的忠诚和热爱也在不断延续着。(本文来自安青传媒,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自作者投稿或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及配图如有侵权或对文章观点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如转载本网站文章,务必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535-6792765

推荐品牌

路面机械推荐新闻

查看更多

路面机械推荐产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