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成员(从左至右):李贵平、邵东方、邱先汉、刘场、杨四毛、陶卫军(将军路城管所副所长)、熊汉元。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16日讯上午10点,刚疏通完一处下水道,东西湖区将军路城市管理所市政维修队又接到了“新单”:金银潭大道极地海洋世界门口有坑凼破损。来不及喝口水,师傅们坐上小皮卡转战新战场:“出发!”
将军路城管所市政维修队有这样一个“大叔团”,7位成员都已年过半百,多数为“60后”。外形精干黝黑,貌不惊人,干起活来却各有绝活,竭尽所能确保周边道路“即坏即修”。尽管工作辛苦繁重,但一路目睹金银潭大道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干劲十足。
即坏即修,为道路“疤痕”精细“微整形”
维修队一到目的地,师傅们迅速卸下材料、工具就开始作业,“辖区沿线工业企业和物流公司多,重型车辆碾压后路面容易破损,做了十几年,我们都很熟练”。
两处破损约有2个多平方米面积,师傅们先简单清理,再铺底油,“这是一层粘合剂,可以更好地粘合沥青,修补后路面更加坚固”。随后几位师傅将一袋袋冷沥青倒在坑凼上,用铲子摊铺开,再用振动机压实。工程虽小,前后也有五六道工序,一群人干得热火朝天,正午的太阳直射下来,人人大汗淋漓。
“现在工作条件好多了!”队员邱先汉乐呵呵地说,“以前我们还得在路边支个锅,烧柴火,把沥青煮开再铺上去,人工摊铺,热得像蒸笼,现在振动机一下就干完了,这种高强度复合沥青很快就能走车,又快又好。”
修修补补半个多小时,路面恢复了平整。大家没赶着回所里休息,开皮卡在周边晃悠。队长熊汉元说,随着周边环境提档升级,市政维修队的工作逐渐转为城市精细治理“最后一公里”,主攻基础设施建设的“微修复”“马上办”,“我们每天要对责任路段精细巡查,检查是否存在道路、步砖破损,井盖、雨水栅四周破损下沉,影响市民出行安全的问题,要确保‘即坏即修’,工作琐碎繁杂。”
一路见证,城乡接合部变繁华主干道
“金银潭大道是我们看着修起来的。”师傅们一肚子故事,他们是东西湖围垦大军的后代,武汉土生土长,却说一口河南话。“2004年之前,这里除了一条将军路,都是鱼塘和菜地,我们以前都是菜农渔农,2004年进了这个刚组建的单位,这里的马路,是我们用大锤、风镐一下一下敲出来的。”
走在路上,处处都是回忆,“修宏图大道,边下雪边施工。这是一条主干道,必须按时赶出来。机器浇筑,我们守在旁边人工整平收光,从白天干到夜里。又是风又是雪,身上的衣服都汗了,完全不觉得冷。”余善义说。
市政维修队工作不轻松,7个人除了道路管养的本职工作,遇上防汛排渍、防疫等应急工作,二话不说都得上。
“上次排涝,我跳到这个箱涵里,一点一点地清理铁篦子上的杂物。臭水沟里又闷又热,穿着下水裤又笨重,清了半个小时,得亏是我身体好。”刘场骄傲地说。
“每年防汛我们都是主要力量,现在有集装箱了,以前堤上的棚子都是我们用竹子搭的,发动机、燃油也是我们扛上去,每次防汛都像打仗,随叫随到。”
经过一处下水井盖,大家说,“上次老吕在这里把牙齿打掉两颗!”邵东方告诉记者,那次疏通时水压太大,冲出来打掉了同事的牙齿,“吕师傅真是好人,休息了两天又继续投入工作,现在他退休了。”大家七嘴八舌地细数过往“战迹”。
以前最怕下雨,“一到梅雨季节排涝期我们就精神紧张,银花街一淹就是膝盖以上,两套抽水机都排不赢,人也累群众也不满意。现在真是好了,管网提升,水流得很顺畅,实在积水下不去我们还可以从局里借‘龙吸水’。”杨四毛说,现在辖区里仅剩一两个易涝点,“今年奥园东路整个管网全部接通,再不会积水了”。
说着说着师傅们情绪高涨,“有时干完活坐在路边休息,看着将军路的变化,回忆金银潭大道从城乡接合部变身大都市的点点细节,真的会从内心涌起光荣感!”
每一次修复成就感满满,这群“60后”要站好这班岗
余善义,59岁;刘场,57岁;邱先汉,54岁;熊汉元,53岁;邵东方,53岁;杨四毛,51岁;最年轻的李贵平也是51岁。“最开始队里有20多个人,户外工作比较辛苦,有人离开了,有人退了休,现在就我们7个,一天下来,双腿双臂很是‘酸爽’。”邱先汉说。
市政维修队收入不高,又这么辛苦,为什么一直坚持下来?“我们的地被征用后,人均分了四五套房子,并不等着这个收入生活,不做事也可以,但我们都是农民出身,坐不住!”
劳动才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李贵平说了这样一件事,“将军路有个80多岁独居老人,她家旁边下水道堵住,油污粪便都漫到家里了,老人急得哭。居委会转过来,我们去发现管道完全堵死了,只有用手掏,直到把屋里屋外全掏干净。老人感动啊,握着我们的手,‘你们都中!(河南话)’”。
“谁想掏大便呢,我也觉得恶心,但这是我们的工作,好坏都要做。”刘场笑说。他是队里公认最“潇洒”的师傅,每年两次旅游,庐山九寨沟都玩遍了,现在还坚持每天下班后到金银潭体育中心打羽毛球,风雨无阻,“要工作也要生活”。
“重点是,我们对这份工作有感情。”熊汉元说,“工作是一份情怀,为基础设施建设做的每一次小修复,都让城市变得更精致。所以大家都很热爱这份工作,我们亲手在打造自己的家园。”
“听书记说,最近队里有4个年轻同志主动申请转岗,来充实市政维修的队伍,这是个好事,我们也放心。不管以后谁接手这‘最后一公里’,我们一定会站好这班岗!”
(长江日报记者王慧纯 通讯员陆亚洁 陈家硕 汪玉平 摄影:记者刘斌)(本文来自长江日报,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来自作者投稿或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文章内容及配图如有侵权或对文章观点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处理。如转载本网站文章,务必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行承担法律责任。联系电话:0535-6792765